一、咸阳区域地理知识?
咸阳位于陕西中部,东临西安市西接宝鸡市北同延安铜川比领南接秦岭山麦,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气候宜人回季分明,是八百里秦川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的中心地带,白莱心心儿,是中国产粮的重要地带,其纺织,建材,电子造纸是其支柱产业
二、区域地理知识点?
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土地或景观的不同的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三、食物地理知识大全?
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食物特色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越是历史早期就越是如此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暖温带气候,降水较少,大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粮食作
物为小麦、谷子、高梁等旱作物,因此风味食品以面制品为主。馒头、包子、花卷、饺子、烙饼锅贴、都离不开面粉。 ;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糍粑、沙糕等都是米制品,粥和饭的品种繁多 ;东部:海边以海鲜菜著称;江湖以河鲜菜著称 ;干旱区的牛羊肉少膻味、瓜果菜质量佳。;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食物熟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下的透熟,这也就是藏族等民族多喜欢焙炒青棵碾为粉末做糍粑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食物制作和烹调方法
四、云南大理地理知识大全?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扩展资料:
一、地形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
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
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点苍山上还有苍山十九峰。
二、水文
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大理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
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大理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五、5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不同区域的特征、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等方面。以下是区域地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是指由地理特征和地理关系所组成的地理空间结构,包括大陆、洲、大洋、岛屿、国别、地区等。
区域地理特征: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不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方面。
区域分析: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人口流动、区域文化交流等方面。
区域规划:对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对比: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生态环境差异、区域文化差异等方面。
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区域地理分析和规划,包括遥感技术、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
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六、高考区域地理知识大全:重点城市及地理特点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重点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中国中西部地区
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这些地区地理环境多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盆地等。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西南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这些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华南地区
中国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些地区气候温暖,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华北地区
中国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包括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这些地区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西北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等省份,这些地区边疆地区众多,地理环境复杂,对于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特色。通过学习各地区的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高考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备考提供帮助。
七、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l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l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l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l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l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l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l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l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可以划分为省、县、镇三级
● 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 我国现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5.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 5 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 23 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
●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6.省级单位简称分类:
● 取全名字的: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甘、青、宁、新、港、台等
● 用本省区历史名称的:冀、豫、鲁、粤、琼、渝、蜀、黔、滇、鄂、桂
●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闽、赣、湘、皖
● 一省两简称的: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E.g::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简便记忆方法:
l 简称的由来:
l 1、取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如:
京 —— 北京 黑 —— 黑龙江省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
l 2、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如:
湘 —— 湖南省有湘江 皖 —— 安徽省有皖山
l 3、用本省的历史名称。如:
冀 —— 河北省 鲁 —— 山东省
l 4、多数省级行政单位只有一个简称,少数省有两个简称,如:
四川省(川或蜀) 云南省(云或滇)
7.重要纬线及穿越的主要省区和城市:
23°26′N——台湾南部、广东、广西、云南
30°N——上海、杭州、武汉、重庆、成都、拉萨
40°N——北京、大同
8.重要纬线及穿越主要地形区:
23°26′N——台湾中央山脉、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
30°N——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脉
40°N——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9.重要经线及穿越主要地形区: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90°E——准格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100°E——河西走廊、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西双版纳
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中盆地、巫山、雪峰山、 南岭、五指山
120°E——内蒙古高原、辽西走廊、山东丘陵、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闽浙丘陵
130°E——小兴安岭、长白山
10.各省轮廓形状:
11.各省的特点:
12.“政区教学”时应突出(通过填图、读图等建立空间位置)
省区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按一定的要求说出省区的名称。如:
⏹ 有海岸线的省区:
⏹ 有陆疆界的省区:
⏹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
⏹ 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
⏹ 省级行政中心的区位特点总结:河流沿岸、铁路交汇出处等。
⏹ 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E.g ( 练习一 )
1、“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2、猜猜下列谜语,各是指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 船出长江口( );
● 宝地( );
● 碧波万顷( );
● 银河渡口( )。
E.g ( 练习二 )
1)对比①、②地理位置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位于东经120;同位于沿海地区。
不同点:一个在大陆东岸,一个在大陆西岸。
2)说明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及其主要成因
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地:终年高温少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
3)指出影响①地发展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
4)分析③地附近沿海城市形成的区位优势
气候湿润、地势平坦、临近海洋,海运便利
梅雨、伏旱,台风、寒潮
八、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节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
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成为(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2、(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 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33页图)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许多岛屿合起来叫群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6.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7.七大洲的轮廓图
8.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1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
1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按顺时针方向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6.各大洋濒临的大洲:(课本33页七大洲、四大洋图)
各大洲临的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
6、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将会消失。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九、高考地理基础:全面梳理区域地理知识
一、大洲与洲际关系
区分大洲和洲际的概念,介绍主要大洲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洲际联系与合作。
二、东亚地区
介绍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城市和人口分布情况,讲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
三、南亚地区
梳理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指出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趋势和经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影响。
四、东南亚地区
综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分析东南亚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五、中东地区
全面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和人文特征,论述中东地区的能源资源、宗教文化和地缘政治冲突。
六、欧洲地区
梳理欧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分析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重点讲解欧盟的成立和欧洲一体化进程。
七、非洲地区
总结非洲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现状,划分非洲的地缘政治区域,探讨非洲的发展挑战和合作机遇。
八、美洲地区
概览美洲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介绍美洲的政治实体、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南北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九、澳洲及太平洋岛国
详述澳洲和太平洋岛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展示澳洲的经济发展和太平洋岛国的地缘政治问题。
十、南极洲
探索南极洲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介绍南极洲的科学考察活动、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
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本文,您将全面了解高考地理中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为您的备考提供有效帮助。
十、网络区域网名称大全?
一、按地理位置分
按地理位置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局域网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公里范围内,一个局域网可以容纳几台至几千台计算机。按局域网现在的特性看,局域网具有如下特性:
局域网分布于比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因为采用了不同传输能力的传输媒介,因此局域网的传输距离也不同。
局域网往往用于某一群体。比如一个公司、一个单位、某一幢楼、某一学校等。
2.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广域网是将分布在各地的局域网络连接起来的网络,是“网间网”(网络之间的网络)。
二、按传输介质分
按照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局域网通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而城域网和广域网采用多种传输介质。
1. 有线网络
有线网指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线介质连接计算机的网络。
采用双绞线连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连网方式。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
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抗干扰性强,现在正在迅速发展。
2.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采用微波、红外线、无线电等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无线网络的连网方式灵活方便,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组网方式。目前,不少大学和公司已经在使用无线网络了。
三、按服务对象分
按照网络服务的对象分类,可以将网络分为企业网、校园网等类型。
1. 企业网
企业网就是为某个企业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它可以包括局域网,也可以包括一部分广域网。而对于一个小企业,由于在外地没有分支机构,组建一个局域网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2. 校园网
校园网是为大学、中学、小学服务的网络。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校园网,现在全国已经有5000多所中小学有了校园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