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冲绳血战钢锯岭是怎么回事?
钢锯岭战役就是日本和美国对抗的冲绳战役,在当时钢锯岭是冲绳岛上的一个普通的小山包,而冲绳以前叫琉球。这场战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是因为冲绳是日本领土,第二是因为冲绳岛上,美军新建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可以100%带满炸弹,然后把日本战略目标炸个稀烂。而原子弹载机B-29,就是从冲绳机场起飞。
二、钢锯岭导演?
熙颐影业全球出品的军事史诗片《血战钢锯岭》,由世界顶尖明星梅尔·吉布森执导,改编自二战美国军医、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反战”信念贯穿《血战钢锯岭》始终,梅尔·吉布森将真实场景与恐怖气氛有机融合,成功诠释了什么叫“人间炼狱”。
三、冲绳地理位置?
琉球群岛占地面积4644.75平方公里,主要岛屿分为冲绳岛、奄美大岛,先岛诸岛。琉球群岛位于东中国海上,呈东北西南向。
历史上琉球群岛曾存在琉球王国,最早对于琉球王国的记载在《隋书》中出现,中国明朝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
四、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凭借其真实的故事和优秀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该片根据二战期间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群美国士兵奋战于荒凉的钢锯岭山脉,为国家捍卫正义和自由。
真实与荣誉
血战钢锯岭以其真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较量。观众可以亲眼目睹士兵们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不屈不挠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这部影片并没有过度夸张或浪漫化战争,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真实的战场环境和战斗中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上。
血战钢锯岭通过展现士兵们之间紧密的战友情谊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强烈的荣誉感。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成为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让人深思和感动。
制作与表演
血战钢锯岭的制作精良,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出色。影片采用了逼真的特效和令人惊叹的摄影技巧,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激烈的战斗场面还是士兵们在贫瘠的山脉中求生的艰辛旅程,都展现了导演和制片团队的用心与才华。
片中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领衔主演的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主角戴斯蒙德·道斯乃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军人,在战争中坚守自己的理念,用他的勇敢拯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安德鲁·加菲尔德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与反思
血战钢锯岭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电影,它还引发观众对战争本身的深思。在影片中,战争被描绘成一场残酷的游戏,无辜的生命被夺去,人们为了各自的信仰而互相残杀。观众在欣赏这部电影的同时也会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片中还展现了宗教信仰在战争中的力量。戴斯蒙德·道斯信仰着上帝,坚信人类生命的神圣与尊严,他拒绝持枪杀人,却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拯救了许多士兵。他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信念: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宗教信仰也能给人力量与勇气。
总结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具有强烈触动人心的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精湛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震撼了观众的情感。这部电影使观众深入了解战争的残酷与荣耀,同时引发了对战争的反思与思考。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珍惜那些为国家和正义而奋斗的人们。血战钢锯岭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之作,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娱乐与感动,更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五、血战钢锯岭结局?
戴斯蒙德在那场战役中一共救了75人。
1945年10月12日,美国政府针对戴斯蒙德在冲绳战役中的英勇行为,特授予其荣誉勋章,杜鲁门总统亲自为戴斯蒙德颁发荣誉勋章。
戴斯蒙德的故事也随着二战结束,广为流传、广为人知。在杰出勇气和坚定决心的坚持下,戴斯蒙德在极度危险的魔鬼战场挽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他的名字成了一种象征,彰显着勇气远超职责的卓越功勋。
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
在影片最后,戴斯蒙德回顾自己当时的举动:“我告诉自己,让我再多救一个。”
六、血战钢锯岭原型?
血战钢锯岭的原型是戴斯蒙德·道斯。
戴斯蒙德·道斯,他是一位二战战场上唯一没有杀害一个敌人的军人,是一位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勋章的美国军人。戴斯蒙德·道斯,1919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道斯的父亲是一名木匠。1942年,23岁的道斯正式入伍,他成了一名医疗班士兵。
七、血战钢锯岭导演?
《血战钢锯岭》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雨果·维文、瑞切尔·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该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该片于2016年11月04日在美国上映、12月08日在中国上映。
2016年12月,《血战钢锯岭》被选为2016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
2017年2月27日,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
八、钢锯岭战役记录?
在太平洋战场上,冲绳岛的位置异常重要,美军一旦将其占领,形同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为阻止美军上岸,日军在面积仅1200平方公里的冲绳岛上部署了三个师团(开战前将其中一个师团调走)。而为拿下该岛,美军投入45万大军,外加1500余艘舰艇,2000余架飞机。
对于美军的重火力,日军心知肚明,他们准备依托岛南山地进行持久抵抗。日军以首里古城及其左侧的“甜面包山”、右侧的“圆锥山”为支点,构筑了横贯冲绳全岛的主防线。钢锯岭是防线的门户,那是一道陡峭的山岭,由南侧的前田村、东侧的“针石”(日军称“为朝岩”)、150高地、152高地等据点组成,驻守此处的是日军第62师团三个大队(营级),拥有完备的地下掩体,可承受舰炮和航空炸弹的打击。
1945年4月1日,冲绳战役打响。出乎美军意料的是,日军放弃在海滩和北部平坦地带的抵抗,让对手轻松登陆。但当美军继续向冲绳纵深推进时,早已严阵以待的日军让美军的好心情瞬间灰飞烟灭。美军第96步兵师老兵卡尔·本特利回忆:“我们来到一处貌似空无一人的山下,毫无防备地以密集队形向上攀爬,突然之间,各种炮弹就劈头盖脸地覆盖过来,毫不停顿地‘收割’着生命,到处都是死亡的陷阱。”
据记载,美军用了十多天时间,才推进至钢锯岭脚下。
主攻钢锯岭的是美军第96师,该师组建于1918年,绰号“神枪手师”。4月26日,该师第381团三个连分三路出击,分别向钢锯岭、“针石”和前田村发起冲击,战斗全面打响。攻击钢锯岭的连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高地正面,但他们刚一登顶,就遭到日军反突击,几分钟内就伤亡18人,被迫从山顶退下。攻击“针石”的连队也碰到相同的遭遇,美军以“搭人梯”的方法最先送上石顶的三名士兵全被躲在坑道里的日军枪杀。而在前田村,美军还未进入阵地,就被日军十几挺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压制住,不得不施放烟幕弹,掩护撤退。第一天的战斗让美军意识到,日军的战术是让出高地正面,然后在最能发挥火力的山顶和反斜面攻击对手。
4月27日,美军第381团改变战术,试图以一部在坦克掩护下冲过150高地和152高地之间的低地,迂回到钢锯岭后方,摧毁日军在高地反斜面上构筑的巨型碉堡。战斗一开始比较成功,攻击部队拔掉多处日军据点,但最终仍被密布于洞穴和碉堡中的日军阻住。几次攻击试探未能奏效后,美军决定暂停攻击,把进攻重点放到前田村身上。4月28日,该团一个连队向前田村学校大楼发起进攻,但日军的抵抗异常凶悍,经过一番肉搏后,该连只剩下20多个人还有战斗力,不得不后撤,与另一个损失惨重的连队合并,合并后的新连队总共才70人。
在攻击前田村的同时,第381团的侦察兵对钢锯岭地形进行了仔细研究,根据新绘制的态势图,指挥官调来36门重炮,向被标明的日军坑道、暗堡和其他火力点发射1600多发炮弹,同时召唤飞机向山顶和反斜面投掷大量凝固汽油弹。本特利说:“在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山头上应该连一只蚂蚁都活不下来,但龟缩在坑道中的日本人却活下来,而且出乎意料地组织了一次反扑。”面对疯狂的敌人,美军也表现出应有的战斗底蕴,一等兵加布里埃尔·查韦斯怀揣手榴弹冲进蜂拥而来的日军,与五名日本兵同归于尽。日军的反扑最终被击退,但“神枪手师”也付出沉重代价,有个排只剩下9人,而且人人带伤。当天傍晚,“神枪手师”奉命撤出战斗。
接替“神枪手师”的是美军第77步兵师,就在美军换防的同时,日军也调整部署,用一个近3000人的新锐联队接管钢锯岭阵地。
美军第77师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再次对高地进行细致侦察,发现日军在构筑地下坑道方面颇有门道,很多地下堡垒不仅互相连通,而且有不止一个出口,曾有一辆美军坦克向一个坑道内打了几发白磷弹,观察员发现冒出烟雾的隐秘出口竟有30个之多。利用这套工事,日军可以顶住美军轰击,还能秘密调动部队,快速从防御转入进攻。
4月30日晚,第77师第307团一个营试图从钢锯岭较低的东西两个侧面爬上山顶,充当先锋的两个连队携带了大量绳梯和攀爬网,待一名士兵悄悄爬上山顶将器材固定后,其余人开始向上攀爬。但他们的遭遇与“神枪手师”大同小异,所有站上山顶的人非死即伤,好不容易有两个排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在山顶立足,但日军借助四通八达的坑道发起反扑,连工事都来不及构筑的美军只能仓促撤退。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围绕钢锯岭进行反复争夺,最惨烈的一次发生在5月3日。美军进攻梯队人人挂满手榴弹,冲上山顶后,他们持续地向躲在坑道中的日本人投弹,但这种方法未能奏效,日军不但“回敬”雨点般的手榴弹,还加上迫击炮的火力,美军进攻再次失利。
美军终于在5月4日迎来好消息:工兵成功爆破了日军在高地反斜面构筑的一段200英尺长的坑道工事,第307团趁机冲上山顶,并顶住了日军的反扑。5日,该团开始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逐一清除日军在反斜面挖出的暗堡。当晚,不甘心失败的日本人再次发动反击,但美军已站稳脚跟,日军的反扑犹如碰撞礁石的海水,很快被粉碎了。
经过九次反复争夺,美军终于完全控制了钢锯岭顶部阵地,主攻营在两天内伤亡了8名连长,战斗减员近500人。《血战钢锯岭》导演梅尔·吉布森说:“这里本来到处都是日本人挖掘的洞穴和掩体,但我军航空兵的炸弹和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把这些阵地炸了个底朝天,日本人死伤无数,我们的士兵也遭受重大伤亡。可以说,钢锯岭成为冲绳最大的‘血肉磨坊’。”
与第77师同样一战成名的还有该师第307团医务兵戴斯蒙德·T·道斯。1942年入伍的道斯因拒绝携带武器杀人而被战友视为异类,在钢锯岭的险恶条件下,他依然坚持不携带任何武器,冒着漫天炮火和弹雨,从一个受伤的战友身边爬到另一个战友身边,将他们拖到钢锯岭的陡崖边,再用绳索绑着他们的腰放下去,交给其他医务人员抢救。道斯后来在纪录片中说:“我一直在祈祷,请求上苍允许我再多救一个人。”最终,道斯在12小时内将75名伤员救下战场,其中包括一直批评他不愿拿起武器的连长格洛弗。在纪录片里,格洛弗改口对自己原先的批评对象赞赏不已:“我原来讽刺过他、挖苦过他,但他却救了我的命,我很羞愧。我认为,在活着的人中,他是最勇敢的一个。”
战后,道斯因在无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救助了多名受伤士兵,获得荣誉勋章,成为美国陆军史上不拿枪的“另类英雄”。
九、钢锯岭真实高度?
真实的钢锯岭垂直高度为120米。
钢锯岭之所以闻名是来自于一部影片血战钢锯岭。《血战钢锯岭》是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该片于2016年11月04日在美国开始上映 、12月08日在中国开始上映。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
电影真实还原了二战期间一位美国二等兵的奋勇救人事件。因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过拒绝拿任何武器。戴斯蒙德·道斯获准以医疗兵身份不携带任何武器奔赴战场,最终凭借勇气与智慧挽救75人性命,获得由杜鲁门总统亲手颁发的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十、钢锯岭地理位置?
钢锯岭是位于冲绳岛那霸市北部的前田高地阵线上的一块高地,其实从战略位置上看毫无任何战略价值;冲绳岛的形状像一条背部拱起的卧蚕。尾向日本九州,头向我国台湾,斜卧在东海边缘。岛上森林密布,地形崎岖,石灰岩洞穴密布全岛,尤其适合防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