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床形态有什么,高中地理?
1、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2、河床按形态可分为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其中汊河型河床河身有宽窄变化,窄处为单一河槽,宽段河槽中发育沙洲、心滩,水流被洲、滩分成两支或多支。汊河与沙洲的发展与消亡不断更替,洲岸时分时合。随主流线移动和冲刷,常伴生规模不等的岸崩,会危及河堤安全和造成重大灾害。
3、河床的类型一般可分为4类:
①顺直微弯型,河段顺直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
②弯曲型,具有曲折的外形和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很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
③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床,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
④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
4、河床在水流作用下形成河床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①侵蚀地貌主要有深槽、壶穴、岩槛、深切曲流。当水流侵蚀能力增强,该段河床就被冲刷成深槽。在构造破碎带,节理发育与被湍急水流冲磨成的深穴称壶穴,可深达6~7米。横亘于河床底部上凸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坎称岩槛,常伴有瀑布或跌水。由于地壳抬升,深切到基岩之中的曲流称深切曲流 。
②河床堆积地貌主要有河床展宽期间堆积的浅滩,布于岸边的边滩;布于河心的心滩,枯水位时露出水面,中水位以上出露的称江心洲。沿岸长条延伸的沙滩称沙嘴。边滩经生长 ,发育成河漫滩,河漫滩上随着动力作用的变化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地貌。
二、高中地理有多难?
高中地理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地理学科注重理解和知识点的累积。要学好高中地理不要试图用记忆来学习,要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复杂的地理模型,配合必要的习题训练,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地理课程的成绩。
高中地理难学在:一、内容较为抽象。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复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变得迷糊起来。知识点一旦多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乱。不仅如此,山峰究竟有多高、河流究竟有多。长、水域究竟有多深,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二、符号公式繁多。如果遇到难的符合和公式,学生们就会计算出错,加上公式之间相似度高,很容易把题都做错。
三、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有什么不同?经验分享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区别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两门地理学科,它们在学科内容、深度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一些不同。下面将从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和学习要求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区别。
1. 课程设置
初中地理侧重于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地理常识的学习。学生将通过学习地球环境、地球与环境的关系、地理要素和地域环境等基础内容来了解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初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与环境、地理要素和地域环境。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高中地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包括物质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
2. 知识体系
初中地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围绕地球和环境展开,包括地理概念、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分区、地理要素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相对更加复杂和深入,包含了地理系统和过程、地理模式和变化、地理规律和机制等高级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地球的大地构造与地理信息、地球的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地球的人文地理过程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学习要求
初中地理注重学生对地理常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具备探究式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进行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具备地理信息素养和地理技术应用的能力。
总体来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和学习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年级和阶段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逐步提升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对您了解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区别有所帮助。
四、高中地理必修有几本?
3本必修: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五、2002高中地理有几册?
2002年高中地理有九本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一共有9本书必修三本: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选修六本: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六、高中地理有几本教材?
高中地理一共有10本书,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
七、高中地理什么题好?
高考题,高中练习地理首选高考题。不说高考题的水准有多高,它的答案解析也是一流的,甚至做到了答案比题厚。高考题非常锻炼人的思维,高考地理题更是非常让人想不到,总是不断创新。同时它还运用具有非常活的地理知识,一味背诵不思考只能混个及格。
八、高中地理竞赛主要考什么?
答主对地理奥赛一直还是比较关注,也挺感兴趣的,所以强答一发
去了两届全国地理奥赛,2014的广饶和2015的广州。连着两届酱油,第一年40名混了个二等奖,第二年混进金奖行列了但是高三选手是自动默认不能入选国家集训,所以又酱油了一年~
下面进入正题
由于咱们国家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比较尴尬,被当作文科科目,和理科割裂开了,所以在深度上本身也不是很深。自然地理部分以归纳现象和了解基本原理为主,没有基于物理化学和数学的量化研究,所以不会考过于深奥的地质学什么的;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就是三大产业人口城市交通区域联系旅游减灾等等,研究深度也比较浅,一般只要求你能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就好,有一定主观成分。广大高中生的地理学素养其实都很一般,这也就决定了地理奥赛的深度不会很大,和高中课本的理论深度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广泛程度要大很多。地理奥赛更强调的是读图、推理还有日常生活的各种积累
下面说说地理奥赛的形式
这几届地理奥赛都是三部分构成的:景观题、主观题和野外考察部分,分别占总分比重的20%,40%,40%。不同的形式考察内容肯定不一样,依次说一下
一、景观题
1.读图
如果说地理奥赛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图多。而且很少有高考中常见的等高线图等压线图这类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得来的抽象图,更多的是实地景观图,更接近于地理研究的真实情况。当然还包括人文地理部分的一些图表
举几个栗子
(1)2015广州 下图是青藏地区札达盆地的典型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河湖相沉积物沉积 C 固结成岩 D 冰川侵蚀
(2)2014广饶 下图某种地貌景观,请判断其成因是?
(3)2014广饶 判断下面两张图的凹陷成因是否相同,并说明成因
[图1]海南双池岭
[图2]重庆武隆天坑
(4)2014广饶 下图是长江三峡地区河流凸岸岩石上常见的凹痕,成因是?
以上都是偏向于自然景观的,再补充几个人文的
(5)2014广饶 请问下图所示的民族节日的名称是?
(6)2015广州 以下是哪一人种在美国的分布?
(图上的文字把答案带出来了,原图是没有文字的)
(7)第二届试题 图中为一北非古城遗址,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说出该古城遗址的名称;
它位于哪个国家?
接下来是上面的答案:
(1)B
(2)冰川堆积
(3)不同,分别是火山地活动和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4)纤夫拉纤,纤绳摩擦岩石形成
(5)雪顿节(晒佛节) (6)图上有答案了
(7)迦太基古城;突尼斯
这几道题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根据实际景观进行推断,光背课本知识是远不够的,所以生活积累和想象力一定要丰富。生活积累可以来自各类百科全书、电视节目或影视剧、旅游经历或者是历史等其他学科知识。但一旦对于图示内容有所了解,就会觉着比较容易~
比如第一题(1),如果知道这个景观叫札达土林,就比较容易得出是河湖相沉积物的结论;如果不知道的话,仔细观察节理结构首先可以判断是沉积地貌,然后根据颜色可以大体猜出来主体是有土构成的而非岩石,不过这个就比较主观了,如果不知道是土林的话其实选C也无可厚非
第(2)题里面的蛇形丘是比较难判断的,当时我是没猜对。但是上课的时候如果有讲到冰碛地貌,会发现图中的隆起和冰碛地貌中终碛的形状相似,虽然形成原理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猜到成因冰川作用
第(3)题里图2比较容易判断,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但图1我当时是开脑洞猜的。首先可以看出凹陷是位于一个整体凸起的丘陵中,但四周都是平原,而且还开垦了农田,可见土壤条件是相对较好的,土层较深,应该不会是石灰岩或者花岗岩这类岩石构成的。然后答主突然想到了之前去海南岛旅游,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过海南岛中部火山地貌景区的介绍,想到海南岛上应该有典型火山地貌,而且双池岭形状也符合火山口特点,加之火山口附近土壤相对肥沃,于是就这么猜了
第(4)题没什么好说的,去过三峡的应该对“纤夫石”印象很深,如果真的没去过,可能还真联想不到
第(5)题是初中或者小学的思想品德(社会课)教材上有的,但当时答主死活想不起来那个藏语名字了(我的记忆力也就这样了23333),然后就把中文名字晒佛节蒙上去了,也是可以的
第(6)题结合生活中看到的各类新闻差不多可以推断,从大量聚集的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就在这个州)都能推断。或者从历史学科出发,想到东海岸南部各州都是南北战争前的蓄奴州也能判断
第(7)题是比较早的一道题,是我在训练时候做到的,当时真的是纯靠蒙做对的,还是挺神的。现在来看题目里其实暗示还是比较明显的,位于北非、古城遗迹、世界遗产,而且从图中能看出是位于临海地区。北非历史上比(wo)较(zhi)著(dao)名(de)的文明除了古埃及、迦太基就是中世纪以后首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各文明了(比如柏柏尔人建立的王朝,主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一带)。从建筑风格上可以排除伊斯兰文明,而埃及文明又是依托尼罗河而建立的,那么就剩下一个曾经和古罗马死磕到灭国的迦太基,而且迦太基正好位于突尼斯沿海地区,所以就蒙它了~完全没想到最后蒙的一个字不差,因为自己孤陋寡闻压根儿就没见过这么个地方
二、简答题
这个部分材料相当多,文字量也很大,一般都是学术论文什么的,所以我也复述不出来。就粗略说个大方向吧
这个部分的题无论是材料还是回答,都是会涉及英文的(为选拔国际比赛人才做准备),比如2014年有差不多一页半A4纸(5号字)的英文材料,然后让你把其中提到的十种农业类型翻译成中文,然后简答题中也涉及对文意理解的考察
2014年主观题的解构是这样的
•1:浙江青田鱼稻共生农业与生态农业。(8小题)
•2:西非撒哈拉之眼与罗布泊(7小题)
•3:埃博拉病毒与鼠疫的传播(8小题)
•4:印度拉达克地区旅游业与河谷农业 (6小题)
•5:华北平原中低产田治理(4小题)
•6:摩洛哥城堡式民居兴衰(4小题)
细节什么的确是太零碎,准备起来意义也不是很大,就差不多这样吧
三、野外考察
这部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了,连着两年的比赛都是野外考察拖后腿,就不想多说误人子弟了......
大概介绍一下形式吧~
2014
考察的是一个华北地区典型的农村,乌河村。每个人会有一沓材料,有卫星图、文字材料和问题
然后外景是这样的,要辨别地里和大棚里的农作物,主题是中低产田治理
野外考察的第二个点是一个所谓新兴工业区,到哪彻底傻眼,发先就是一片荒地。有个老头在哪儿用抽水机从旁边的沟里抽水,浇一大堆生石灰,估计是为了建所谓工业区提前硬化地表。问大爷干了多长时间,大爷悠悠来了一句:“一个小时。”......被人忽悠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吧......
规划图是这样的
实景是这样的
WTF!!!!!
至于2015年广州的比赛,由于主办方严格禁止带手机参赛,就没有留下照片。考察内容大概就是解决城中村问题,去了大学城附近的一个村子,还有一个传统的岭南村镇,就不细表了~
由于这几年的题还没有公开,所以我用的图和题干都是场下自己凭回忆凑出来的,不是很准确,但是意思差不多到了。如果大家感兴趣赞数多,我在补充细一点~
其他信息感兴趣可以上官网:
http://www.igeocn.com图侵删
九、高中地理人教版与湘教版有什么不同?
区别如下:
第一,名称不一样,分别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和湘教版,
第二,难易程度不一样,高中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比较成体系,高中地理湘教版的难度比较大,讲解的知识点比较深。
十、高中地理考试有哪些技巧?
我觉得更多的是你要学会想象,把地图,地球,经纬度在脑海中想象出来。
还要多动手,把地形,大概的地貌,还有地球画出来。
然后可以买一张地图放在家里,多看看。
后面的人文地理比较简单,我觉得大多要靠记忆,所以就不能懒惰了,把它们分成几个小专题,一个一个攻克。
然后没事的时候多了解一下地理常识,增强自己兴趣。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不懂的还可以问我的,我的地理学得还可以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