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地理品看自由行

旅游地理专业答题术语?

243 2025-01-04 07:47

一、旅游地理专业答题术语?

地名,地势,气候,人文风情

二、旅游地理答题模板必备术语?

必备术语有以下几种:

1.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景点分布集中(分散),距离近(远),组合性好(差);

旅游资源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历史文化)价值;

距离客源地近(远);

交通便利(交通不便);

地区经济发达(落后),基础设施完善(落后),地区接待能力高(低)

三、高考历史答题专业术语?

您好,1. 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 新文化运动: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一场文化变革运动,主张文化自由、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

3. 辛亥革命:指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4. 伪满洲国:指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存在于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为止。

5. 马关条约:指1895年日本与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

6. 南京条约:指1842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7. 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

8. 太平天国运动:指1851年至1864年中国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主张天父洪秀全为天意所选,倡导平均分田、废除赋税、废除科举等措施。

9. 义和团运动:指1899年至1901年中国爆发的一场反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10. 革命:指对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行为。

11. 帝国主义:指以强大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控制和剥削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12. 民族主义:指强调民族利益和民族独立、统一、发展的思想和运动。

13.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至1976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以毛泽东为核心,旨在消除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14. 共和国:指以人民民主制度建立的国家,国家机关和军队实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

15. 社会主义: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制度。

四、高考语文答题专业术语?

回答如下:1. 文言文:古代汉语写作体裁,常用于古代典籍和文学作品中。

2. 现代文:现代汉语写作体裁,通常用于新闻、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作品中。

3. 文学常识:涉及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方面的知识。

4. 阅读理解:考生需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考察其理解能力。

5. 写作能力: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考察其表达和思维能力。

6. 修辞手法: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7. 古诗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考生需理解、背诵和鉴赏古诗词。

8. 现代诗歌: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考生需理解、背诵和鉴赏现代诗歌。

9. 修辞语言: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语言技巧,如排比、反复、对比等。

10. 作品鉴赏: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五、海南高考历史答题专业术语?

背景+意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六、高考地理能源安全答题术语?

能源安全相关的常见考点和术语有:

1. 能源供给安全:指保障能源的持续和稳定供应,主要考核国内能源生产和国外能源进口两个方面。相关术语有:能源自给率、进口依存度、战略石油储备等。

2. 能源运输安全:指能源在运输和输送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和泄露,能安全送达使用地点。相关术语有:石油运输航线、天然气管道等。

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关术语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4. 多元化经营和战略储备:相关术语有:能源多元化、战略石油储备、战略天然气储备等。

5. 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相关术语有: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等。

6. 能源利用方式:相关术语有:发电、加热、机动燃料等。

7. 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相关术语有:提高能源自给率、加大新能源利用、建立能源战略储备、保证运输通道畅通等。

8. 主要的能源类型:相关术语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总之,高考地理能源安全考查的重点在于能源供给安全与运输安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我国采取的相关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等。熟练掌握以上考点和相关术语,对答题有很大帮助。

七、旅游地理怎么答题?

有以下几点建议:

熟悉地理知识。旅游广告常常宣传当地的自然风光、文化背景、地理特点等,因此考生应对当地的地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等。

细致观察。在旅游过程中,考生需要认真观察当地的景色和文化背景,并理解相关的历史、传统和习俗。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旅游地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注意比较和概括。对于不同的旅游景点,考生可以通过比较来找出其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把握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概括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结构框架,以便更好地处理复杂信息和提高记忆效率。

游学互动。旅游不仅是观赏,更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旅游地理的知识,并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印象。

八、旅游地理答题口诀?

在旅游地理的答题过程中,掌握一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答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旅游地理的口诀:

1.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口诀:资源评价要抓三面,资源吸引力、环境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自然旅游资源

口诀:自然旅游资源,环境质量要优美,景观特色要突出,地域文化有特色,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人文旅游资源

口诀: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有特色,人文景观有内涵,地方风情有魅力,服务管理要到位。

4. 旅游规划设计

口诀:旅游规划设计,主题定位要明确,产品特色要突出,项目设计要合理,布局调整要科学。

5. 旅游容量

口诀:旅游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要控制,游客流量要调节,旅游活动要有序。

6. 旅游活动

口诀:旅游活动多,旅游产品要丰富,服务质量要优良,旅游安全要保障。

7. 旅游影响

口诀:旅游影响有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旅游发展要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方向。

8. 旅游管理

口诀:旅游管理要加强,政策法规要完善,市场秩序要规范,行业自律要落实。

9. 旅游可持续发展

口诀:旅游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是前提,生态文化是重点,社会参与是保障。

10. 旅游文化保护

口诀:旅游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是关键,保护措施要得当,文化资源永续利用。

以上口诀是我们在学习旅游地理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在实际答题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运用。

九、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

模板和术语如下

1、变化、特点、比较类答案往往在材料中找

2、原因、背景、条件类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

3、影响类可以从①积极、消极方面;②国内、国外方面;③政治、经济、思想方面。

答题方法:

1、格式规范:观点、论证、结论

2、观点明确:紧扣设问,观点的提炼、表述一定要明确。

① 不一定整体概括,可能是你熟悉的某一小观点

② 可适当参考表头或文章出处

3、多角度逻辑论证:论证时可以按材料角度、 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也可以从背景过程影响方面、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进行,但无论如何要遵循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2—3个角度分段)

4、史论结合:最大限度的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抛开教材与所学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得(可首先考虑材料所给史实,之后再结合所学史实)

5、总结自己的观点:以“综上所述”“因此”等字眼结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字数150-200字。

十、历史答题术语?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题术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558个专题917304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