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
考试概述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中国历史、人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这项考试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中国古代历史、中国文化、地理环境等。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考试内容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中国古代历史: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时期,包括夏、商、周等朝代,以及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
- 中国文化:考生需要熟悉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 地理环境: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备考建议
以下是备考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的一些建议:
- 系统学习:建议考生系统学习中国历史、人文和地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
- 广泛阅读: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书籍、文章等来扩大知识面。
- 做练习题:考生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试题和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应试能力。
-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考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总之,备考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考试需要考生对中国历史、人文和地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系统学习和广泛阅读,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二、从地理看中国历史?
翻开中国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悉数历次统一战争,几乎都是北方政权挥兵南下一举击败南方政权,从而统一全国。而在大分裂时期,南方政权也屡屡北伐,但往往收效甚微。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当然,初期南方人口少、战马缺乏,心态趋于保守,政治上不够集权等等都是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地理因素决定了大半。
南北的地理差异
冷兵器时代,山河态势对战争的影响不可轻视,战略要地往往位于既有山川险要,又有江河流通的地方。地势高的地方对地势低的地方通常占有很大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地形图。
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
中国地形分为三级阶梯,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在河洛一带,位于二、三级阶梯的边缘,到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定都关中,位于第二级阶梯。历史早期统一全国的政权,如秦、汉、隋、唐,都出于关中平原,就地理态势来说,这片被山地包围又拥有洛河的肥沃平原易守难攻,被誉为四塞之地(四塞指四个关口:函谷关、武关、萧关、散关),的确是绝佳的定都之处。而在关中四周,山西、陇西、河西,都有各自的山河险要可以依凭。
四塞之地:关中平原
南方人口最多的地方在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上的南方政权大都定都于此,这里属于第三级阶梯。此处水路发达,便于运输、贸易,但身处大片平原,除了长江之外,无险可守。而离开长江往南,则是山林遍布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不便发展。
两相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南方相比北方最大的劣势,那就是缺乏地理纵深。南方北伐,哪怕打下了河南河北,北方军队还可退至山西、关中,凭借关口据守。而北方军队一旦渡江成功,南方政权基本就无路可退,往往宣告完结。
隆中对:南方如何对抗北方?
随着南方的开发,逐渐有人想依托南方来谋求北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隆中对第一次将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足以和北方抗衡的高度。
当时刘备还是一个四处流窜的小军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多少兵,想攻曹操而不得。诸葛亮告诉他不要心急,北方曹操和江东孙权都已坐大,暂时打不得,应当先巩固好南方的根据地。去哪里呢?诸葛亮此时展现出了天才般的前瞻性,他告诉刘备,先去占领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这就是隆中对的核心。益州就是四川,中心是肥沃的盆地,易守难攻,北边的汉中可作为进攻关中的前哨。而另一处的荆州,位于湖北湖南交界处,中心是江汉平原,也是一处水运发达,土地肥沃的要地。从江汉平原往北若能占据襄阳,就可与北方对峙于南阳盆地。从这里一路可以走武关跃秦岭进攻关中,另一路则可出伏牛山往北直抵河洛之地。更重要的是汉中与南阳盆地可通过汉水连通,若同时从益州和荆州出兵,这两路也可互相支援,给北方以巨大的压力。
隆中对的战略蓝图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战略颇有可行性,蜀汉政权基本按此规划建立。
唯一的问题就是「结好孙权」和「跨有荆、益」其实有所矛盾,因为孙权的江东战略也需要荆州。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智慧,可惜刘备没有。两方的冲突最终以关羽兵败身死和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结束,蜀汉失去了荆州。隆中对的战略也缺了最重要的一环,哪怕诸葛亮之后举全国之力多次北伐,仍然没法打下关中。
由此可见,从四川到江东漫长的战线如果不是在一个统一政权下,南方很难有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之间上演了无数大战。然而从东晋到陈朝,权臣和皇帝时常内战,南方政局并不安稳,因此哪怕北魏分裂,互相攻伐,南朝也没有太多机会北上。
南北战争的三大战线
南北政权之间的战争,大致分为三条战线,西边是四川和汉中,中间就是南襄隘道(南阳盆地),东边则是江淮一带。可以说这三个地方的归属决定了谁占据优势。
南北战争的三大战线
四川和汉中往往是北方统一全国走的第一步棋,一旦北方政权拿下四川,就能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东出三峡,顺江而下,沿途配合江北的军队攻占南方。最早战国时秦国攻打楚国就是先取的四川,然后从西边压迫楚国。三国时,曹魏在长江一带一直占不到孙吴的便宜,直到灭亡蜀汉后,西晋在益州造楼船,沿江而下,方才攻灭孙吴。隋灭陈也是如此,最早西魏占据了四川,基本就宣告了南朝的败亡。最后隋军进攻,也是一路从荆州顺江而下,一路在长江下游渡江作战,只是陈国更无力,西边的舰队还没过来,国都就已沦陷。可以说四川是南方的命门,而南方政权在四川往往又只能采取守势,这就决定了北强南弱的态势。
晋灭吴之战:王濬的楼船顺流而下,一路攻城拔寨
中路的要地则是南阳盆地。它的重要性,在宋蒙之战中尤为突出。襄阳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部,是荆州的门户,一旦襄阳失守,长江以北就再无险可守。1235 年蒙古大军第一次南下攻宋就夺取了襄阳,不过宋军显然知道襄阳的重要地位,后几次收复襄阳,全力经营,使得蒙古大军在此处停滞不前。以至于大汗蒙哥为此从甘肃进行大迂回,攻下云南大理,再从贵州、湖南后方夹击荆襄之地。直到三十二年后的 1267 年襄阳才最终陷落,南宋丢失襄阳后没过几年便告灭亡。虽说荆州在北方有险可守,但也很依赖于长江上游和后方的配合,如果四川丢了,襄阳也就面临被南北夹击的困境。
宋蒙之战的关键就在襄阳
江淮一带对于南方就相当重要了。南方政权的都城大都在建康(南京),就在长江边上,如果没有江淮一带的缓冲,这里就直面战争前线,非常危险。北方南下时通常先将南方军队压缩到长江一带,南方军队若是失掉江淮基本也就意味着败局已定。然而江淮平原同样无险可守,北方军队往往选择秋冬枯水季南下压迫,这对南方的考验相当大。明代靖难之役中,朱棣最后就是越过山东,于江淮平原迅速推进,在瓜洲渡江,直趋金陵(南京)。虽说朱棣有冒险的成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建文帝面对北军的速推,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尴尬的北伐
为了凝聚人心,南方政权也时常组织北伐,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首先从心态上看,南方政权大都自中原南下退守,虽号称要收复山河故地,但长久下来偏安之心日益增长,北伐的政治意义往往大于实际行动。
从地理上看,北伐的难度也相当大。北伐往往从长江中下游发起,走上面提到的中路和东路两条战线,但这两条路一是依赖时节,二是有其极限。
南方缺少战马,军队和后勤极其依赖水路,尤其是淮河以北的支流(涡河、颖河、泗水等),沿着这些江河,南方军队可以进抵黄河,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攻下洛阳。但这就需要趁着夏季涨水之时急速进军,同时要保证河流(尤其是运河)的疏通,否则难以保证后勤。而一旦到了秋冬季节,以步兵为主的南方军队就很难在河南、江淮的大平原上抵挡北方骑兵的冲击。因此北伐往往需要速战速决。
刘裕北伐示意图
而当南方军队打到黄河一带时,北方地理纵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军队进入关中需要攻破潼关或者武关,从低往高的进军并不容易。哪怕进入了关中,同时还得防御山西、陇西和河套地区的势力,一时也难以守住。东晋殷浩、桓温北伐,刘宋元嘉北伐,南宋绍兴、隆兴北伐,有的功亏一篑,有的草草收场,都反映出北伐之艰难。而刘裕虽然收复了长安,但关中根基不稳,主将一旦离开,军队立刻毁于内斗。
冷兵器时代唯一成功的北伐是元末的朱元璋,在统一了南方后,他恰恰没有先进攻难啃的山西和关中,而是北上攻取山东,然后直取河北的大都。朱元璋的成功,也拜山西、关中的将领保境割据、互相攻伐所赐,可以说当时的元帝国已不再维持实际的统一,北方并没有强势的政权,这和刘裕北伐面临的情况一样。而当北方统一之时,无论是面对曹魏、西晋,还是北魏、隋、金,南方政权只能偏安,北伐很难有所突破。
朱元璋北伐示意图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南方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虽然地理上仍处劣势,但也越来越成为帝国的命脉。从唐宋开始,江浙一带逐渐成为新的中心。相比前朝,南宋军队虽然孱弱,但对横扫千里的蒙古铁蹄却能抵抗良久,也足见南方的崛起之势。特别是随着近代海权的发展和冷兵器退出战争历史舞台,南方的局势也得到了一定的扭转。
虽然现在的战争方式早已不同往日,但对军事地理的分析与思考,仍能带给我们颇多启发。当然也诚如当年吴起对魏武侯所言,战事胜负也有「在德不在险」的一面。政治、经济、制度,这些也都是战争背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大全:帮你轻松应对考试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涵盖了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备考过程中,了解考试答案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的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帮助考生轻松应对考试。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考试方法与技巧
在参加中国历史地理考试之前,了解考试的方法与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方法与技巧,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
- 理解考试要求:仔细阅读考试要求,了解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有针对性地备考。
- 办好时间:在考试时间合理分配上下功夫,合理掌握答题的时间,避免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失分。
- 进行模拟测试:通过进行模拟测试,熟悉考题形式、答题步骤和时间管理等,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 做好知识总结: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做好笔记。整理出重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 注重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归纳、推理,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示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历史地理考试题目及其答案示例,供考生参考: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哪些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答案: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3. 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是哪两大河流?
答案: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是两大重要河流,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4. 中国古代哪座城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答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天的西安)。
总结
通过了解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的答案和备考技巧,考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考试。在备考期间,要注意理解考试要求,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模拟测试,做好知识总结,注重解题思路。希望本文提供的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对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希望通过了解中国历史地理考试答案,能够帮助您轻松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祝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考试重点解析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从古至今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横跨数千年,地理环境也因此呈现多样化。中国历史地理考试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特点、重要地理事件以及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理因素。对于考生来说,了解考试重点并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夏平原等地形地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河的泛滥和长江的泛滥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和水利工程的发展。
现代中国的地理特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地理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了现代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了解现代中国的地理特点,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备考指南
要在中国历史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首先需要扎实掌握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与地理的相互关系。其次,需要关注当前的地理环境问题,明白中国地理环境的变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最后,应结合历年考试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做到知识点覆盖全面,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中国历史地理考试不仅考察考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考生具备对历史地理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希望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知识,取得优异成绩。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地理知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五、中考地理怎么考试?
德州市的中考地理是学生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的,时间是当年的中考结束后,拿出半天时间进行地理和生物两科的考试。时间是70分钟,满分为100分,成绩按照等级划分。对八年级的成绩不满意的,九年级中考时可以再考一次,取两次的最好成绩计入中考成绩。
六、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备考攻略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备考攻略
中国历史地理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广阔性使得备考变得有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并取得好成绩,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备考攻略和学习方法。
1. 了解考试重点
在备考期末考试之前,首先要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查阅教材、课堂讲义或参考书来获得相关信息。重要的是,要学会筛选出重点知识和核心概念,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2. 制定学习计划
在开始备考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在计划中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复习。
3. 合理分配时间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点众多,考试内容复杂,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来进行深入学习。根据每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难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4. 多种学习方式
单一的学习方式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听讲座、观看视频等。采用多种方式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 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
练习和模拟考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考试技巧的有效方式。寻找历年试题或模拟题进行练习,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同时,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模拟考试,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6. 寻求帮助和交流经验
如果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犹豫寻求帮助和交流经验。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考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备考经验。通过集体智慧和共同分享,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备考攻略和学习方法,相信您能够更好地备考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祝愿您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七、中国历史地理专题有哪些?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是石泉先生早年给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时编写的两种讲义。《中国历史地理专题》以1981年刻印本为底本,以1985年的修订本作参照,取长补短。《中国历史地理专题》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
八、中国历史地理是难吗?
中国历史地理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点也不难。中国历史首先要按时间顺序记忆,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要学会温故而知新。地理要掌握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发展优势风景名胜经济优势及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特点等。
九、中国历史地理好学吗?
好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中国历史5000年,伴随王朝更替地理气候变迁,就是一部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长篇画卷。其中有荡气回肠,有杀伐决断,也有曲径通幽和柳暗花明。越学习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就越能激发强烈的兴趣探索未知,并逐步形成理性、朴素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受益一生。建议对照中国历史地理,建立思维导图逐步展开学习。
十、中国历史地理主编是谁?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开山传世 。他以文科教授的身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诞辰110周年。重温历史,致敬大师,感悟老一辈学人初心;展望前路,传承薪火,勇担新时代光荣使命。
他一生胸怀祖国九州山川、悠悠长水,勤勉治学、潜心育人,锲而不舍、终身以之,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之一。
他以文科教授身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教育史和复旦116年的校史上,都留下了重要而光辉的一笔。
他是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大师,也为新中国培养了诸多大师级人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