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答题: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
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答题中关于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相关答题内容。
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利用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从事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经济活动。根据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方式,农业可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大类。其中,传统农业主要依赖天然条件和人工劳动,而现代农业则倚重科技和高效生产手段。
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基础。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农民的劳动是实现农业生产的关键。资本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种子、化肥等。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的农作物和畜牧业
农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种植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粮食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等,被广泛用于纺织和食品工业。蔬菜水果则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业是指养殖动物以供人类食用和生产用途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畜牧业可以分为家畜养殖和野生动物驯养两个方面。家畜养殖包括牛、猪、羊等家养动物的养殖,野生动物驯养则涉及到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保护。
农业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田资源的匮乏、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产品安全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同时,农业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高中地理答题中关于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包括农业的概念和分类、生产要素、农作物和畜牧业、农业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答题的水平和准确性。感谢大家的阅读!
二、高中地理小论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某国潜艇秘密深入地中海,他们借助西风带和副高带以及地形原因对地中海洋流的影响,从而快速,隐秘地完成航行。这个故事具体是哪个国家我忘了,但是这个例子曾经作为我们湖北某学校一道题目。
三、高中地理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四、高中地理难点?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大洋洲、南极洲
1、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2、大洋洲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3、澳大利亚东、中、西部的地形特点是: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4、动物独特性和古老性的原因是:
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鹂鹊、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5、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五、高中地理难在哪里?
1、高中地理在不少人甚至部分老师眼里,已经变成“玄学”,也就是所谓的答案“测不准”,你说选A,貌似成立,选B也有道理,选C好像说得通,选D似乎也可以。
2、再或者变成所谓的“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不体现,C选项与XX无关,所以选D“这样的甩锅解释。
3、事实上,除开部分垃圾题,至少在高考真题领域,所有的题目基本都是极其严密的推理出来的正确答案,包括选择题和大题!
4、近些年的高考地理真题的取材来源是当年的硕博或者大学老师的相关论文(取材博士论文的比例更高),本身这些论文都是一个专业硕士&博士&教授穷尽最精华的几年时间,在其领域内对某个部分加以创新和探索,因此你看题目来源貌似熟悉,但是对你而言永远新鲜的逻辑就在于此!
5、应对办法就是“逐段逐句逐词逐字乃至逐标点,一点点的推理分析来提取解题因子,然后归纳总结成为解题的框架,形成因子库,然后训练提升解题速度,最终形成肌肉记忆“(请大家琢磨一下,充分理解^_^)
6、举例如下
2019年全国1卷
2020年山东卷
2021年全国甲卷
2021湖南卷
希望大家能把所有的题目都这样精准解剖,这样一道题顶的上划水的十道题!
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信我。老师会发你三张覆盖全部解析的的整套高考真题卷(包括大题,每道题都是逐字逐句分析提取的!)
六、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与学习策略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好地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的特点 1. 知识点繁多,但有规律可循:地理学科涵盖了地球科学、气候、地貌、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知识点繁多。但是,只要掌握了学科特点,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就能够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2. 注重实践和应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强调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学习策略 1. 建立知识体系: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2. 多角度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学习地理知识,例如从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地理模型等工具来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图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建立知识体系、多角度学习、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七、it基本知识?
It基本知识肯定是要了解整个电脑的基础知识的还有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还有自己专业软件的应用的,再就是需要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的,毕竟是做IT行业的,那么,互联网的基础知识肯定是需要了解的,比如,一些互联网的组成结构,使用的协议等等。
八、高中地理竞赛主要考什么?
答主对地理奥赛一直还是比较关注,也挺感兴趣的,所以强答一发
去了两届全国地理奥赛,2014的广饶和2015的广州。连着两届酱油,第一年40名混了个二等奖,第二年混进金奖行列了但是高三选手是自动默认不能入选国家集训,所以又酱油了一年~
下面进入正题
由于咱们国家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比较尴尬,被当作文科科目,和理科割裂开了,所以在深度上本身也不是很深。自然地理部分以归纳现象和了解基本原理为主,没有基于物理化学和数学的量化研究,所以不会考过于深奥的地质学什么的;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就是三大产业人口城市交通区域联系旅游减灾等等,研究深度也比较浅,一般只要求你能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就好,有一定主观成分。广大高中生的地理学素养其实都很一般,这也就决定了地理奥赛的深度不会很大,和高中课本的理论深度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广泛程度要大很多。地理奥赛更强调的是读图、推理还有日常生活的各种积累
下面说说地理奥赛的形式
这几届地理奥赛都是三部分构成的:景观题、主观题和野外考察部分,分别占总分比重的20%,40%,40%。不同的形式考察内容肯定不一样,依次说一下
一、景观题
1.读图
如果说地理奥赛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图多。而且很少有高考中常见的等高线图等压线图这类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得来的抽象图,更多的是实地景观图,更接近于地理研究的真实情况。当然还包括人文地理部分的一些图表
举几个栗子
(1)2015广州 下图是青藏地区札达盆地的典型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河湖相沉积物沉积 C 固结成岩 D 冰川侵蚀
(2)2014广饶 下图某种地貌景观,请判断其成因是?
(3)2014广饶 判断下面两张图的凹陷成因是否相同,并说明成因
[图1]海南双池岭
[图2]重庆武隆天坑
(4)2014广饶 下图是长江三峡地区河流凸岸岩石上常见的凹痕,成因是?
以上都是偏向于自然景观的,再补充几个人文的
(5)2014广饶 请问下图所示的民族节日的名称是?
(6)2015广州 以下是哪一人种在美国的分布?
(图上的文字把答案带出来了,原图是没有文字的)
(7)第二届试题 图中为一北非古城遗址,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说出该古城遗址的名称;
它位于哪个国家?
接下来是上面的答案:
(1)B
(2)冰川堆积
(3)不同,分别是火山地活动和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4)纤夫拉纤,纤绳摩擦岩石形成
(5)雪顿节(晒佛节) (6)图上有答案了
(7)迦太基古城;突尼斯
这几道题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根据实际景观进行推断,光背课本知识是远不够的,所以生活积累和想象力一定要丰富。生活积累可以来自各类百科全书、电视节目或影视剧、旅游经历或者是历史等其他学科知识。但一旦对于图示内容有所了解,就会觉着比较容易~
比如第一题(1),如果知道这个景观叫札达土林,就比较容易得出是河湖相沉积物的结论;如果不知道的话,仔细观察节理结构首先可以判断是沉积地貌,然后根据颜色可以大体猜出来主体是有土构成的而非岩石,不过这个就比较主观了,如果不知道是土林的话其实选C也无可厚非
第(2)题里面的蛇形丘是比较难判断的,当时我是没猜对。但是上课的时候如果有讲到冰碛地貌,会发现图中的隆起和冰碛地貌中终碛的形状相似,虽然形成原理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猜到成因冰川作用
第(3)题里图2比较容易判断,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但图1我当时是开脑洞猜的。首先可以看出凹陷是位于一个整体凸起的丘陵中,但四周都是平原,而且还开垦了农田,可见土壤条件是相对较好的,土层较深,应该不会是石灰岩或者花岗岩这类岩石构成的。然后答主突然想到了之前去海南岛旅游,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过海南岛中部火山地貌景区的介绍,想到海南岛上应该有典型火山地貌,而且双池岭形状也符合火山口特点,加之火山口附近土壤相对肥沃,于是就这么猜了
第(4)题没什么好说的,去过三峡的应该对“纤夫石”印象很深,如果真的没去过,可能还真联想不到
第(5)题是初中或者小学的思想品德(社会课)教材上有的,但当时答主死活想不起来那个藏语名字了(我的记忆力也就这样了23333),然后就把中文名字晒佛节蒙上去了,也是可以的
第(6)题结合生活中看到的各类新闻差不多可以推断,从大量聚集的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就在这个州)都能推断。或者从历史学科出发,想到东海岸南部各州都是南北战争前的蓄奴州也能判断
第(7)题是比较早的一道题,是我在训练时候做到的,当时真的是纯靠蒙做对的,还是挺神的。现在来看题目里其实暗示还是比较明显的,位于北非、古城遗迹、世界遗产,而且从图中能看出是位于临海地区。北非历史上比(wo)较(zhi)著(dao)名(de)的文明除了古埃及、迦太基就是中世纪以后首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各文明了(比如柏柏尔人建立的王朝,主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一带)。从建筑风格上可以排除伊斯兰文明,而埃及文明又是依托尼罗河而建立的,那么就剩下一个曾经和古罗马死磕到灭国的迦太基,而且迦太基正好位于突尼斯沿海地区,所以就蒙它了~完全没想到最后蒙的一个字不差,因为自己孤陋寡闻压根儿就没见过这么个地方
二、简答题
这个部分材料相当多,文字量也很大,一般都是学术论文什么的,所以我也复述不出来。就粗略说个大方向吧
这个部分的题无论是材料还是回答,都是会涉及英文的(为选拔国际比赛人才做准备),比如2014年有差不多一页半A4纸(5号字)的英文材料,然后让你把其中提到的十种农业类型翻译成中文,然后简答题中也涉及对文意理解的考察
2014年主观题的解构是这样的
•1:浙江青田鱼稻共生农业与生态农业。(8小题)
•2:西非撒哈拉之眼与罗布泊(7小题)
•3:埃博拉病毒与鼠疫的传播(8小题)
•4:印度拉达克地区旅游业与河谷农业 (6小题)
•5:华北平原中低产田治理(4小题)
•6:摩洛哥城堡式民居兴衰(4小题)
细节什么的确是太零碎,准备起来意义也不是很大,就差不多这样吧
三、野外考察
这部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了,连着两年的比赛都是野外考察拖后腿,就不想多说误人子弟了......
大概介绍一下形式吧~
2014
考察的是一个华北地区典型的农村,乌河村。每个人会有一沓材料,有卫星图、文字材料和问题
然后外景是这样的,要辨别地里和大棚里的农作物,主题是中低产田治理
野外考察的第二个点是一个所谓新兴工业区,到哪彻底傻眼,发先就是一片荒地。有个老头在哪儿用抽水机从旁边的沟里抽水,浇一大堆生石灰,估计是为了建所谓工业区提前硬化地表。问大爷干了多长时间,大爷悠悠来了一句:“一个小时。”......被人忽悠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吧......
规划图是这样的
实景是这样的
WTF!!!!!
至于2015年广州的比赛,由于主办方严格禁止带手机参赛,就没有留下照片。考察内容大概就是解决城中村问题,去了大学城附近的一个村子,还有一个传统的岭南村镇,就不细表了~
由于这几年的题还没有公开,所以我用的图和题干都是场下自己凭回忆凑出来的,不是很准确,但是意思差不多到了。如果大家感兴趣赞数多,我在补充细一点~
其他信息感兴趣可以上官网:
http://www.igeocn.com图侵删
九、高中地理沉降作用?
地壳下沉可能是沉降作用,形成c岩层的是沉积作用,你看它是一层一层的,比较规整,长时间的沉积形成,而且在形成c的过程中应该没有大的地质作用,因为c层剖面纹理是平行的,没有断裂或者收到挤压
十、高中地理有多难?
高中地理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地理学科注重理解和知识点的累积。要学好高中地理不要试图用记忆来学习,要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复杂的地理模型,配合必要的习题训练,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地理课程的成绩。
高中地理难学在:一、内容较为抽象。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复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变得迷糊起来。知识点一旦多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乱。不仅如此,山峰究竟有多高、河流究竟有多。长、水域究竟有多深,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二、符号公式繁多。如果遇到难的符合和公式,学生们就会计算出错,加上公式之间相似度高,很容易把题都做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